设为首页

人民健康网

牛津学者拿到中国绿卡!斯明诚与中国结缘20年的“戏剧人生”

2021-12-07 11:19   来源: 人民健康网

2021年12月3日的上海虽然已经有了些许寒意,但中午时分,初冬天穹之下,皆是暖阳。阳光尽情地欢跳在墙宇之间,被树枝割裂成一块一块,可以看得到浮沉在光影中起舞。

而就在这光影之间,一个高大的身影出现在上海出入境管理局门前,眉梢间掩饰不住飞扬的喜悦。他便是新航道中国故事研究院副院长斯明诚。

对斯明诚来说,这一天意义非凡——他从北京抵达上海,办理了梦寐以求的中国绿卡。旅途之漫长,映射了他近20年的中国行,似乎有了一个结果,却也是一个全新的起点。

20年前,斯明诚一头扎进方块字的“天地玄黄、宇宙洪荒”,他从未想到,自己有一天,会以26个字母,搭建起两个半球、两种文化之间交流互通的桥梁。斑斓的光影里,他心仪的那些古人、曾经在人类文明交流史上熠熠生辉的人物,仿佛都在向他遥遥点头、微笑,他们是:鉴真、利玛窦、郎世宁。

01 一切始于东方的神秘感

二十多年前,一个青年人手持书本,走在英国牛津大学古老的街道上,他的头脑里还在回忆着刚刚漫游过的那段古希腊文明。

他就是斯明诚。

很小的时候,古代文明的起始和发源就深深吸引着这个英国少年,于是他选择在牛津大学读古典学本科和硕士,研究西方的古代文化。

而与中国结缘,却并不能简单归因于机缘巧合。

四五岁的时候,斯明诚家里有一本书,书中配图是淡雅清逸的水墨画,这种空灵柔美的风格,令他大开眼界,随后前往当地美术馆,欣赏中国传统水墨画展览。

“整个风格和我们西方是完全不一样的”,“不一样”让斯明诚第一次对中国文化产生兴趣。

到了高中,借交流的机会,斯明诚生平第一次踏上中国土地,那年,他17岁。“和西方太不一样了!”这又是一次强烈的冲击,再加上一直以来试图追本溯源的好奇心,让斯明诚开始探究神秘的东方文化,尤其是经典儒家思想。

《中庸》有云:“博学之、审问之、慎思之、明辨之、笃行之。”越是研究中华经典,斯明诚越发现,“中国很独特的立场和智慧。”

于是,在牛津大学毕业后,斯明诚决定到来中国复旦大学深造。

当年的斯明诚,只是单纯地想在学术上有更深一步的造诣,满足自己对世界古代文明的好奇心,“学一点汉语,待一两年也就回去了”。

但到了第二年年末,他决定再待一年;第三年,决定继续待一年……就这么一年又一年,春花烂漫秋叶葳蕤,他遇到了“14亿中国人中我最爱的那个人”,这个美丽的女子,令他决定长期生活在中国。

一连串的惊喜接踵而来,没多久,他又有了一双活泼可爱的孩子。岁月荏苒中,斯明诚也从一个求知若渴的青年人,成为带领更多人认识中国文化的领头人。

“我完全融入了妻子的家庭,更完全融入了中国社会,这里不再仅仅是我研究古代文化的学术之地,更是我真实生活的地方,是我的家。”

02 “万物并育而不相害,道并行而不相悖”

2018年,斯明诚在颇有名气的教育公号“外滩教育”上,发表了题为《一位“中国通”父亲的魔都择校记——给孩子怎样的教育才算好?》的文章,详尽阐述了一个横跨两种文化的父亲的纠结与探索。深刻的思想性、跨文化视角以及对东西文化的融通自如,吸引了新航道国际教育集团创始人胡敏的注意。胡敏多次前往上海,邀请斯明诚去北京,担任新航道中国故事研究院副院长。

“相信我,这份工作能帮你实现理想,更精深地研究中国文化,更从容地从事戏剧教学,以及讲好中国故事,传播好中国声音!”

这之前,斯明诚先后担任了上海电视台英语频道主持人、并开办了戏剧班辅导那些心怀梦想的年轻人。在那些年轻人身上,他看到了青春演绎出的无限可能。寓文化于英语,寓英语于戏剧,讲好中国故事。四者在此处,发生了奇妙的交汇,并揭开斯明诚“戏剧人生”的又一个章回。

2019年,斯明诚来北京任职。他马不停蹄地投入到“用英语讲中国故事”的事业当中。双语诵读版《论语》《孙子兵法》发布会、《古语金句》学术研讨会、“用英语讲中国故事”大活动……均可见他的身影。他是双语主持人、是学者,是手把手教孩子“用英语演好中国故事”的编导,更是“用英语讲中国故事”活动的评委。他对西方戏剧,那种渲染力、表现力极强的戏剧,做了与中国文化融合的改变,使之英华内敛、儒雅端方,又能呈现出孩子的天真烂漫。台前,他温文尔雅,西方绅士与东方君子的风度,融于一身;幕后,他精心钻研课程与教材……斯明诚在中英两种文化、京沪两座城市之间沉浸穿行,乐此不疲。

2020年,由新航道国际教育集团与中国教育电视台联合主办的“用英语讲中国故事”活动启动,将斯明诚推向了他梦想的舞台的中央。这一活动旨在弘扬中华优秀文化,提升青少年文化自信,2020年吸引了近十万青少年参与,2021年更有来自国内外超17万青少年参加。选手们绘声绘色、妙语连珠、唱念做打,让斯明诚赞不绝口。有选手讲孔孟,也有选手聚焦于高科技,古与今,各有千秋,碰撞出美妙的交响,这种“反差”让斯明诚印象深刻,也让他从中看到了中国文化的延续性,“中国文化不仅仅是古老的文化,它也是在持续发展的文化。”一生二、二生三、三生万物,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通过这些灵气四溢的展现和参与者的匠心,温润心田,播撒四方。

“万物并育而不相害,道并行而不相悖”,从北京到上海,又从上海到北京,每一天的晨夕,每一次起降,斯明诚知行合一,不悔暮暮与朝朝。

03 中国绿卡是结果,也是开始

2021年11月底,因为疫情等原因,历经波折,斯明诚终于申请到了中国绿卡。当问到他此刻的心情时,斯明诚斟酌了很久,选用 “踏实”来表达自己的心情。

踏实于,不远千里来到东方之国,带着“木落水尽千崖枯,迥然吾亦见真吾”的初心,渴望获得知识的真见;

踏实于,这些年的“人间岁月堂堂去,劝君快上青云路”,而对学术的探索从未停歇;

踏实于,当年的青年学者已然褪去“老外”的标签,有了“正式的身份”……

斯明诚说:“在我心里很多年前就把中国当成自己的家了,但是拿到绿卡的时候,才感觉真正被中国接受,被中国人接受。”

04 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

新航道中国故事研究院的核心理念是把中国文化传递给国外,怎样才能把这些微妙的思想,甚至说和西方有强烈冲突的思想正确地传递给国外人,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。

斯明诚知道这种“不理解”是如何产生的。“其实中西方并没有所谓强烈的文化冲突,而是需要站在对方的角度上,去理解一个观点产生背后的逻辑和理念。”

尝试文化的理解和沟通,是斯明诚求学至今一直在做的事情。

“我一开始是把中国故事编辑成英文剧本,对我来说这是非常有意思的工作,因为话剧本身是一种容易让人产生共鸣和交流的文学表现。想要让年轻一代对文化有更新的认识,在舞台上表演出来是非常有效的方式。”

《论语》是对斯明诚影响比较大的一本书,在谈起中国文化时,他总能通过《论语》引经据典。

“有些西方人会觉得,孔子所说的很多话,过于约束人性。但孔子是意识到道德的根,或者按照《论语》的说法,它的‘本’,就是来自于家庭的感情,家庭的爱。符合道德其实是不要违背你自己的人性,并不是你要特意去服从一些抽象的规矩和标准。”

让他用一句古诗词表达自我,他选择的是《论语》中非常经典的一句: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”(Don`t do to others what you wouldn`t want them to do to you.)

这句话非常能体现中国人的包容性——我不会轻易干涉你的生活方式,而是给予尊重。这也代表了全人类的价值观,尊重、包容、理解。

“希望以后中国古代的价值观能逐渐被世界认识、理解、认可,这会对整个世界的和平交流和文化交流起到很重要的作用。”斯明诚说。

2022,冬奥会即将在北京召开,这届以“一起向未来”为主题口号的运动会熔铸着中国人敞开怀抱、拥抱世界、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诚挚心愿。而在北京西北角,斯明诚和他新航道中国故事研究院的同仁们也在为了理想默默躬耕,那就是:用双语讲好中国故事,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四海传扬。


责任编辑:colin
分享到:
0
【慎重声明】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"人民健康网"的所有作品,均转载、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,转载、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30日内进行!